2024-07-19 / 展会新闻

技术加速迭代功能飞速演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卷”出新高度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5.8%37.9%,市场占有率达31.6%,其中,比亚迪更是凭借全年销售302万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全球销量最高的车企。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制定了2035年燃油与纯电动乘用车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25%35%的战略目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升级,除其所带来的能源效益备受关注外,消费市场对其安全性、轻量化及NVH、动力电池散热、VOC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发泡材料轻质、阻燃、吸音、缓震等优异特性,均能满足多元化且刁钻的市场需求。

01

发泡材料助力汽车轻量化,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重要措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市场,对其节能环保和轻量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据Lucintel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汽车的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占比将超过47%。可以使车身减重50%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约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4左右,其重量能直接影响电耗、动力性、制动性能、被动安全性、一次充电续航里程等方面,而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是车身实现轻量化后显著优势,由此可见未来发展话题与趋势都绕不过汽车轻量化。相较于汽车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的技术改革,发泡材料可从结构设计、材料替代、工艺创新等多个途径实现汽车的“瘦身”,是对汽车轻量化改革中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显著有效措施之一。

近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推出了SABIC® PP-UMS发泡树脂,具有卓越的轻量化、加工和可持续特性,可以减少车辆碳排放。

图源:@SABIC官网

 

这种独特的材料具有高熔体强度及出色的发泡性,能够挤出密度极低、抗冲击性优异且符合 VDA 278 排放法规的PP泡沫。据了解,该PP-UMS泡沫树脂生产的吹塑PP泡沫可用于汽车风道,以帮助减轻重量并简化车辆中的安装过程。这款泡沫树脂解决方案创造了一个单一材料部件,便于在现有废物系统中回收利用。

此外,SABICPP-UMS发泡树脂是新一代长链支链PP材料,溶体强度大于65cN,可实现极低的泡沫密度(20-200kg/m3)。其使用各种方法提供了广泛的加工窗口:泡沫挤出、泡沫注射成型、泡沫吹塑成型、颗粒发泡以及泡沫吹塑和流延膜。

由于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可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而电池Pack系统占据电动汽车整车质量的18%~30%,因此,降低电池Pack重量是实现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并提高其续航里程的另一关键。

对此,旭化成公司推出了轻量化高机能聚苯醚发泡材料SunForce™产品。据了解,聚苯醚塑料是最轻的工程塑料,基于该材料制备的m-PPE(改性聚苯醚)发泡工程塑料,具备优秀的强度和重量比,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理想选择。

图:SunForce™在新能源车应用示意图

图源:公众号@聚氨酯联盟/侵删

 

值得注意的是,PPE分子链中含有芳香环结构,分子链刚性较强,树脂的机械强度较高,高强度、高模量、耐冲击,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较好的力学强度。而发泡PPE作为新能源电池结构/功能材料,耐冲击吸能效果好,避免电池包内部电芯在碰撞变形小,显著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2

延长新能源汽车使用周期并保障其安全性,阻燃隔热保温缺一不可

近几年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相关报道数不胜数,究其根本,新能源汽车阻燃、隔热、保温等性能方面不仅是其最重要的几项安全指标,亦是保障乘员安全的重要条件。

高分子材料在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阻燃泡棉为例,其通过对塑料橡胶进行填料改性而制成,这种材料常常在粘合剂行业中作为阻燃辅助材料使用。然而,阻燃泡棉的阻燃性能相对较差,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图源:江苏诚丰官网

 

为克服阻燃泡棉的局限性,国内许多优秀企业正在努力探索和开发性能更为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其关注重点包括提高阻燃性能、改善隔热效果以及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能等多个方面。

江苏诚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于科技海绵及其高分子微孔功能材料这一聚氨酯应用新材料领域,以汽车内饰行业为业务核心,陆续开发出聚醚型汽车内饰海绵、聚酯型汽车内饰海绵、镍氢电池绵等一系列产品,其生产的汽车门板聚酯海绵和顶棚聚酯海绵具备与织物复合粘结率强、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拉伸性强等优异性能。

图源:Interfoam China 2024线上展会

 

宿迁蓝图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拥有20年生产技术经验,主要生产EPDM泡棉、NBR泡棉、国产CR泡棉、EVA泡棉、慢回弹泡棉等橡塑泡棉,其研发的国产CR H2018高阻燃V0产品,具有阻燃、耐老化、2毫米可以完全达到阻燃v0效果的功能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包装。

图源:Interfoam China 2024线上展会

 

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硅胶泡棉(silicone foam/silicone sponge)是以有机硅树脂为原料结合阻燃体系,通过自脱氢反应提供发泡动力制成,具有低密度、低压缩永久变形、耐高低温等性能。有机硅泡棉材料既具有硅橡胶的高弹性,又兼具泡沫材料的吸音隔音、减震抗缓冲等特性,适用于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等的减震缓冲、密封、防火阻燃、隔热保护等对材料性能要求严苛的领域。

 

图源:祥源新材官网

 

除此之外,伴随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发展,电池产业随之迅速崛起,市场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固体电极和固态电解质且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固态电池”便应运而生。

不久前,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一款创新固态电池包。该电池包主要特点为助力电动汽车的轻量化、热管理、安全性和可持续,并且这款概念固态电池包采用了包括Ultramid®Elastoflex®Elastan®Ultradur®Elastollan®Elastocoat®Cellasto®HED 在内的20多种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

 

图源:巴斯夫官网

 

在热管理方面,电池包上盖采用了Ultramid复合材料,隔热垫片用了Elastoflex弹性聚氨酯泡沫材料,能够使其在高温下也安全运行。此外,如前面所说的侧边冷却板同样具有优秀的导热性能和电绝缘性,并且比铝材的温度更均匀。在安全性能方面,为了提高电池包侧碰撞的保护性能,侧梁空腔填充了高强度、低密度、抗冲击性的Elastan聚氨酯材料,可以提高侧碰撞的保护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由巴斯夫这些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电池支架和电池组上盖均可物理回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车企实现减少碳足迹目标提供支持。

03

聚焦发泡材料“以塑代钢”攻克技术难关,中国加速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心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汽车市场的一股新势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数据显示,继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后,2023年新能源汽车再创新高,同比增长35%,销量达到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18%,结合2022年市的14%2021年的9%来看,新能源汽车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从区域效率及市场渗透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之态,中美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95%,其中,中国市场以60%的占比占据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中国还正在加速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心。据统计,2023年全球总装机量达705.5GWh。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第一梯队,2023年占全球装机量约5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电池企业市场规模进入全球前10;动力电池技术领先,量产单体比能量突破300Wh/kg,系统成本降至1/Wh以内,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开始进入产业化应用初期。至此,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可分为动力深度电气化、车身底盘轻量化、整车智能网联化三大战略。不难看出,汽车轻量化、低成本、绿色环保等发展方向,以材料为主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必然成为一大投入研发趋势。

随着发泡工艺技术提升,新型发泡材料在传统发泡材料具有质轻、隔热、隔音、减震、价格低廉等优势基础上逐渐往可回收、可降解、低碳等方向发展,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大放异彩,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青睐,广泛应用于电池包、仪表板、顶棚内饰、车门内饰板等汽车内饰件中。

如何进一步探索发泡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创新应用解决方案?

持有采购需求却找不到精准匹配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

具有生产高质量发泡材料并拥有革新发泡技术,寻求专业客户拓展新业务?

202493-5日,Interfoam 2024上海国际发泡材料技术工业展览会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发泡领域的国际化专业细分展览会,Interfoam China 2024 将携手300+全球优质发泡材料供应商及预计超10000专业观众,共赴一年一度发泡领域行业盛世。

 

 

同期举办重新定义发泡材料第四届发泡材料及应用国际高峰论坛,来自专家级学术与产业演讲嘉宾带来100+行业热议的论坛话题,共同探讨行业当下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共创细分赛道破局之路。

 

更多新闻

越升科技|荣登“江苏首台(套)重大装备”项目:硬核破壁,革新高端装备国产化格局

行业新闻

近日,2025年度江苏省“三首两新”(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及新技术、新产品)技术产品认定结果正式公布,江苏越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高端聚丙烯挤出造粒装备的创新成果强势登榜,成功入选“首台(套)重大装备”项目,成为南京市重点推荐企业之一。

强强联袂!Interfoam与FoamUpdate达成合作协议,PFC2025第九届聚合物发泡会议将于苏州盛大举办!

行业新闻

近日,亚洲发泡产业会展平台Interfoam与权威发泡技术媒体FoamUpdate正式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联合于2025年11月在苏州举办Poly Foam Conference 2025年第九届聚合物发泡会议(PFC2025)。作为亚洲发泡材料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会议以“弹性体发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核心主题,旨在搭建全球技术交流与商业对接的高端平台。

宁波色母粒:以全品类产品矩阵引领色母粒行业技术革新与应用拓展-Interfoam展商星势力

行业新闻

宁波色母粒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专注于色母粒研究与生产的企业之一。2021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1019),成为国内彩色色母粒行业“第一股”,标志着其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与市场认可度上的领先地位。

Interfoam推出聚氨酯发泡材料专题展,助力聚氨酯发泡上下游企业赢新订单、拓新市场

行业新闻

Interfoam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发泡产业展览会联合聚氨酯行业资深合作伙伴在第四届Interfoam发泡材料展期间共同打造“聚氨酯发泡材料专题展览会”,专题展旨在推广聚氨酯发泡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发展,助力聚氨酯发泡上下游企业获得新订单、开发新市场。

聚万材料:专注高分子发泡材料创新,赋能多领域高质量发展-Interfoam展商星势力

行业新闻

山东聚万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坐落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陆圈镇327国道中小企业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物流网络发达,为高效服务全国客户奠定坚实基础。

长华化学Carnol®聚醚首条二氧化碳基海绵应用成功

行业新闻

在全球碳中和战略加速推进、中国深度践行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材料技术已成为驱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长华化学近日宣布重大技术突破:凭借多年技术深耕与前瞻布局,成功将二氧化碳聚醚首次应用于连续式软泡试生产,实现从分子结构创新到终端产品落地的全链条技术跨越,为化工行业低碳转型树立新标杆。

浙江华创超临界二氧化碳聚氨酯喷涂技术亮相联合国

行业新闻

7月8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第47次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OEWG)边会上,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向全球分享了浙江华创碳一智造有限公司和南京林业大学联合研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聚氨酯喷涂技术,得到各国代表的一致肯定。

均相体流变性能对聚合物超临界发泡效果的影响

行业新闻

微孔塑料是一种新型聚合物发泡材料,通常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平均泡孔直径 0.01~10 μm,泡孔密度 109~1015 个/cm³。其特殊的泡孔结构可以减轻重量与增强比刚度,较传统聚合物发泡材料具有更好的冲击强度、轻量化、隔音和保温等特性。

臻泽新材料:PET发泡板材,以低碳之力驱动智慧物流向“绿”而行-Interfoam展商星势力

行业新闻

臻泽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于2012年由北京睿泽恒镒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创建,总部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临港工业园。臻泽新材料专注于现代化循环共享物流安全技术、PET发泡材料成型、注塑成型、吸塑成型及包装方案的研发、生产与运营,致力于打造“研发-生产-运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企业。

北京汇捷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汇捷通展览创立于 2011 年,作为专业的会展主办机构,始终深耕细分领域的专业展览及会议。公司以 知识、技术、生意三大维度为核心,致力于为客户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通过线下面对面的商务活动,助力客户达成高质量的交易。

创造卓越平台,达成卓越交易

为了更好的体验
请竖屏浏览